首页 新闻中心 > 世界工厂告别低成本低价格时代
如何成为优惠顾客

新闻中心

A A

世界工厂告别低成本低价格时代

 

珠三角出口企业的“低成本”“低价格”时代已经渐行渐远。

    在第116届广交会上,一位来自广州市花都区的皮具老板向记者回忆起过去的“黄金时代”: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,厂家只要把产品摆上广交会,就有客商下单。一年两届广交会拿回的订单,足够企业做满一年。

    目前,正在承受微利折磨的出口企业几乎随处可见。东莞一家家具企业销售经理陈升“吐槽”道:短短几年间,木工的月工资从2500元涨到了4000元;木材原料从1000元左右/立方米涨到了3000/立方米。“为了订单,我们不敢轻易涨价。但在广交会苦苦蹲守了三天,接待的采购商还是比去年少了一半。”陈升无奈地向记者摇摇头。

    受国际经济形势复苏乏力、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,此次广交会遭遇采购商与会数、成交量环比“双降”。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、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表示,与十多年前的广交会相比,近几届广交会呈现一个新趋势:外贸企业逐渐开始向拥有自主品牌、具备设计研发能力的高端制造业蝶变。

    事实证明,拥有“品牌”“技术”“创新”三大撒手锏的企业更能在贸易寒冬中逆势走强。

靠什么掌握全球价格话语权

  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长久以来,珠三角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加工贸易企业。这些企业被称为世界的“生产车间”,以赚取微薄的贴牌加工费为生。它们长期处于全球产业分工的低端,凭借其无与伦比的“低价利器”,将成千上万的产品销售到世界的每个角落。举个简单例子,一个9.99美元的芭比娃娃,广东企业只能赚取35美分的加工费。    

    能否拥有自主品牌,考验着企业的“价格话语权”。其实,对于一些高端采购商来说,低价并不是唯一受关注的因素。“如果企业的产品有自己的品牌,往往会得到我们的优先关注。”法国欧尚公司首席代表Pierre Cardelli就向记者表示,这意味着产品的质量有保障。

    上个世纪80年代,东莞创科集团只是MilwaukeeAEGRyob等全球电动工具巨头的代工商。“代工是产业链中最艰辛、收益最小的环节。”创科集团相关负责人说,随着各项成本的上涨,产品利润以每年5%~10%的速度下降,不得不考虑另谋出路。

    上述负责人介绍说,创科收购了一系列全球著名品牌,来快速提高产品利润,“国内一般品牌的冲击钻售价在200元左右,而国外Ryobi品牌一台最普通的冲击钻可以卖到420多元人民币”。从贴牌生产商(OEM)到设计生产商(ODM),再到品牌生产商(OBM),创科实现了华丽转型。

    记者看到,在广交会机电馆中,品牌企业撑起了半壁江山。根据广东省商务厅数据显示,今年15月,加工贸易企业“委托设计+自主品牌”生产模式比重达64.5%,比去年底提高1.5个百分点。

    依靠低价竞争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,大多数珠三角企业要靠品牌突围。 “目前各项成本一路水涨船高,做OEM的利润从30%下降到10%。转型做自主品牌后,利润则比之前提高了2倍多。”新宝电器市场总监朱小梅说,Donlim是公司的自主品牌,其年销售额从最初的2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亿元。

    去年,省政府印发了《广东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(20132015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。

    《行动计划》特别提出,将推动企业从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制造一体化转型。到2015年,“委托设计+自主品牌”混合生产方式加工贸易出口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0%以上,全省加工贸易企业拥有品牌数量超过2万个。  

撕下“低端”“廉价”的标签

    在欧美许多国家,廉价、低端在很长时间里被视为“中国制造”“广东制造”的代名词。广交会汇集的各种声音,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息:广交会开始从规模上“世界第一”向质量上“世界第一”转型升级,“中国制造”正在告别“廉价”“低端”的历史。

    广交会上,广东明朗智能科技的展位前人头攒动。记者看到,其展出的蒸汽地拖不仅可以帮助清洁各种材质的地板,还可以给地板除菌和消毒。加上全球首创的尼龙弯竿设计,地拖头可以随意弯折,不用弯腰就可以轻松清洁低矮部位。“售价将近1500元,欧美的客人特别喜欢。” 明朗运营总监骆小姐说,仅广交会上接到的订单就已经排到了明年底。

    “过去依靠‘低价格’‘低成本’争夺订单的时代结束了。自主研发、技术含量高的产品,即使价格涨幅大,竞争优势也很明显。因为有核心技术,所以就有核心优势,也才能消化掉日益沉重的成本压力。”骆小姐说。

    据骆小姐介绍,过去近十年,明朗以生产传统清洁用品为主。生产这类产品门槛低,卖不起高价钱。“一把普通家用地拖售价在15元左右,成本占了4成,满大街都是一样的款式,谈何竞争力。”为了研发新产品,明朗公司仅去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500万元,今年还将投入600万至800万元用于研发,并新开一条自动化生产线。

    虽然投入巨大,但是却给企业带来长远的收益。“地拖头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。”在骆小姐看来,这意味着不怕被复制的“金饭碗”。前年,此款地拖出口额已达600万美元,已和美国沃尔玛、麦德龙等世界500强企业展开了长期合作。

    记者调查发现,与往届广交会相比,本届展会呈现出一大独特的亮点。那就是与以往海外采购商更多地将目光聚集在价格比较不同,今年的采购商更关注产品是否有创意、是否有高含金量。

    能给手机充电的太阳能电脑包,能按摩颈椎的“飞瀑”浴缸,可自然降解循环利用的彩画马桶盖……很多新品即使售价高,却受到热捧。

    就广东的纺织服装、食品饮料、家具制造、家用电器等八大传统产业而言,其占了全省制造业企业数的40%左右,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35%。

    “没有夕阳的产业,只有夕阳的技术。”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认为,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,其实夕阳产业只存在于国际分工中没有存在价值的产业。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,传统产业也可以成为先进制造业。

创造“广东制造”的出口竞争力

    向研发要市场、向品牌要利润,这样的发展方式对大企业而言并非难事。而对于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,大手笔的投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

    难道中小企业就要在转型中被淘汰吗?东莞汇富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“不”。

    “这里像一个巨大的信息库,目前有3600家中小出口企业的订单往来在这里汇集。”汇富企业发展部总监陈丹告诉记者,汇富原是一家外贸公司,也一度遭遇国际外贸形势的“内外交困”,最终转身为一家外贸综合服务公司。

    陈丹说,当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流通环节的成本占比超过30%。“本来小企业订单就小,订单越小流通成本越高。这就不断拉低企业利润,让企业更难以立足。”

    一位小企业的负责人也表示,设计固然重要,但是对挣扎在利润边缘的中小企业来说,“不拼价格战,很难生存。生产营销上已经花了很多钱,再投钱在设计上,没有实力了”。

    因此,一种新的组织业态——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便应运而生。这种综合服务企业通过集约化方式提供通关、退税、融资、外汇、物流等流通环节的外贸服务,最终降低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。“整合订单后,对于银行、物流、海关等基础服务机构而言,外贸服务平台就是一个虚拟的‘大客户’,平台可以以更低的成本、更高效的方式完成出口流通环节。”陈丹介绍。

    这家囊括生产、研发、报关、物流等综合服务的平台得到了国家部委的认可,并称为“汇富模式”。在广东,像汇富这样的综合服务平台正在逐步兴起。 广东省商务厅新闻发言人、副厅长郑建荣表示:“和传统方式相比,外贸新业态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。以深圳为例,新诞生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,排名前五位的去年进出口总值达到200亿美元,今年能够突破300亿美元。”

    郑建荣表示,广东外贸发展到现阶段,从优化结构的角度来看,这种新业态相当于外贸稳增长的“绿色发动机”,直接服务于广东省外贸的整体转型升级。反映了广东外贸从向“制造”要利润的阶段,转为向“服务”要利润的阶段。

今年6月,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外贸稳增长细化方案——《广东省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》。《方案》明确,将支持和引导各地级以上市培育一两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。对珠三角地区年出口规模超10亿美元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给予500万元奖励。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转自《南方》杂志